当前位置:永远年轻   [关闭]
 
她们是六中老三届的一员

文章来源:吴永生  作者:吴永生  日期:2009/8/12

她们是六中老三届的一员

    胡志红、程明蓉、谢红军三烈士生前是广州市第六中学学生,1968年11月上山下乡到了海南万宁县东岭农场红园队(原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二师四团六连)。1970年6月28日,由于连日暴雨引致山洪暴发,在抢救农场正在建设的水电站大坝的战斗中,胡志红、程明蓉、谢红军不幸壮烈牺牲。牺牲时年仅20岁、18岁、19岁。国家民政部追认胡志红、程明蓉、谢红军为革命烈士。2001年12月,在海南农垦创建50周年的日子里,在垦区庄严评出的100名功勋人物中,胡志红、程明蓉、谢红军名列其中。今天,在我们广州六中老三届聚首重逢之际,我们不会忘记,胡志红、程明蓉、谢红军三姐妹是我们广州六中老三届的一员,她们是广州六中的骄傲。

                                  胡志红烈士

                                          程明蓉烈士

                  谢红军烈士

             当年的水电站大坝

                           知青沉痛的为三烈士送花圈

                                      追悼大会现场

                               三姐妹生前和六连女广州知青合影

      三烈士家属与团长、政委及六连的全体广州知青合影。照片中广州知青均为六中老三届学生。

                                    烈士墓园

                                                                   革命烈士证书

           海南农垦报刊登的百名功勋人物

                       荣誉证书

 

                 功勋奖章

 


   文章评论  (共 12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刘真史 评论时间:2013/5/5 23:27:35

還記得當年宣傳全國學習解放軍年代發生的牛田洋事件嗎?(當年有不少大學生到圍海造田的牛田洋去體鹼部隊生活,當時已接到海嘯預報,但在人定勝天/全國學解放軍的囗號下,不准撤離,結果枉死了不少大學生和普通戰士!此事件還一直保密。


    评论者: 刘老汉 评论时间:2013/5/5 23:16:22

四位學長的評論相當精辟,一針見血!逝去的三位好學妹,(記得還有一位江心梅小學妹,可憐她連革命烈士稱號都沒有。)是我們共同的悲哀,也令大家夥反思此項所謂革命的上山下鄉運動!本人佩服幾位學友的分析水平,在悼念亡友時我們也應思考,反省。 。


    评论者: 老例 评论时间:2013/5/5 15:21:09

有两个概念,在文革时期(甚至今天)是得到大力提倡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文革时的知青就常常被提倡这两种精神。对于前者,我是有条件地持肯定态度;对于后者,我相当持怀疑态度的。经过理性思考,自觉亦自由选择上山下乡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作为自己的理想,无疑是基于主体性的奉献精神。这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都会存在的行为与精神,都是值得肯定与推崇的。如果窄化为(挟持为)某种“主义”“事业”的附属品,往往会受到扭曲与不合理利用。在后者,奉献精神往往被“升华”为牺牲精神。为了“主义”“事业”贡献一切——包括个人的青春、幸福、理想乃至生命。知青时代,不乏有抗洪灭火的事例。在常态社会中,抗洪灭火都会要求基于安全措施的考虑,但知青时代,这种灾难事件往往就凸显为牺牲精神的最佳表现时机——为理想献身,为“主义”“事业”奉献了完完全全的一切。黄山茶林场11知青抗洪而死,黑龙江尾山农场7知青灭山火而亡,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师43团四连69名知青葬身火海……这些殉难者或许正是怀着这么一种为理想献身的牺牲精神而赴死:“那些血气方刚的战友们啊,正值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们啊,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心!毅然决然冲向了那熊熊的火海!……六十九个鲜活的生灵,顷刻之间,被燃烧的火焰瞬间所吞噬。他们都还是涉世不深的孩子啊!!”(“我很较真”博客〈69名兵团烈士之死谁之过?〉)更令人发指的是事后对这些悲剧的解读——为主义献身精神的渲染与弘扬取代了责任事故的追究;而献身精神的渲染与弘扬,又鼓动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各种灾难的(准)殉难者。于是,我总觉得,“牺牲精神”的号召,有蔑视生命、间接杀人之嫌。



    评论者: 山中草 评论时间:2009/12/7 12:28:08

蘇浩洵說的真好!"一个国家的强盛从根本上要靠教育,教育的直接成果是人才。“上山下乡”运动,构成了国家人才结构的大断层,这一断层的断距,竟是十几年并波及几十年!以牺牲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人生作为实现个人意志的代价,极其冷酷!决不是因为有了那苦难,才有了后来的辉煌!如果我们容忍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声音,历史的大悲剧早晚会重演!"這是我上此網至今閱讀到的最令我佩服欣賞的一篇短評!!!!!!!!!!!!!!!!



    评论者: 苏浩洵 评论时间:2009/12/5 12:59:19

看到照片上三位年轻漂亮的少女,变成现在的三掬黄土、三座墓碑,我的心在颤傈,是铅一般沉重的思绪。在那个岁月, 多少的年轻生命谱写了所谓的激情年代。实质上,他们只是那场运动的殉难者,而那场运动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灵生长苦难的源泉,如果一代人所牺牲和浪费的整整一生的时间和生命,可以用“青春无悔”如此空洞的豪言壮语一笔抹去的话,这才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真正的悲哀!
我们这一代被灌输的就是一种在崇高名义下漠视生命的道德观。全国人民学习金训华,正是因为他用年轻的生命去抢救落在水里的一根公家的木头。这个“以革命的名义”给了我们太多的困苦,给了我们太多的遗憾,包括不认识生命的价值!
多少个白发人送走了自己年轻的孩子,他们心痛的肯定就像剜自己身上的肉, 想象不出来,多少个失去孩子的家庭,是怎样煎熬地度过失去亲人的日子,每一个倒下的孩子,身后都是一部完整的悲剧。
对“她们永远定格在十八、二十的青春形象”的颂词,我也不敢苟同。她们应该走完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生命,做一个好女儿,回报和孝敬年迈的父母;她们应该有自己的爱情,有一个郎君去爱和被爱;她们应该有儿有孙,享受天伦之乐...
以上的感想对学友们讨论的“悔与不悔”提供一个明确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强盛从根本上要靠教育,教育的直接成果是人才。“上山下乡”运动,构成了国家人才结构的大断层,这一断层的断距,竟是十几年并波及几十年!以牺牲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人生作为实现个人意志的代价,极其冷酷!决不是因为有了那苦难,才有了后来的辉煌!如果我们容忍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声音,历史的大悲剧早晚会重演!



发表评论 你的IP:18.222.*.*
 你的姓名:    验证码: (输入计算结果)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