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评论共12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评论者: 陆重谊 评论时间:2009/8/12 13:22:22

六中三位小妹妹,把青春和生命献给了海南。
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依然为之流下悲痛惋惜的泪水。永远怀念她们!



    评论者: 黄雪梅 评论时间:2009/8/12 14:41:39

胡志红、程明蓉、谢红军也是我们老三届的成员,她们的年龄定格在18、19和20岁,她们永远年轻,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评论者: 林锡根 评论时间:2009/8/12 21:49:18

这三位学妹,这么年轻就离开了,令人好悲痛,令人好惋惜!沉痛悼念这三位烈士!她们是老三届的骄傲!



    评论者: 老吹 评论时间:2009/8/13 0:16:14

   这是六中的骄傲!
   文革中一些同学走了,到农场(农村)时又一些同学走了,这几年再走一些同学,健在的好好保重。
  命途多舛的六中老三届。



    评论者: 高伟平 评论时间:2009/8/17 0:24:35

她们和汕头牛田洋以身护堤牺牲的下放大学生和解放军一样,是值得我们崇敬和永恒悼念的。我们学习他们为祖国敢干牺牲的大无畏精神,与时俱进地科学的建设社会主义。



    评论者: 阿罗 评论时间:2009/8/17 17:57:18

人值钱还是水坝值钱啊?想哭。痛定思痛心更痛,郁闷啊唯有对天长啸——以人为本,回归真理



    评论者: 吉头卜佬 评论时间:2009/12/4 17:23:16

同意阿罗的观点,生命无价,尤其是决策者更要清醒地认识这一点。



    评论者: 苏浩洵 评论时间:2009/12/5 12:59:19

看到照片上三位年轻漂亮的少女,变成现在的三掬黄土、三座墓碑,我的心在颤傈,是铅一般沉重的思绪。在那个岁月, 多少的年轻生命谱写了所谓的激情年代。实质上,他们只是那场运动的殉难者,而那场运动是我们这一代人心灵生长苦难的源泉,如果一代人所牺牲和浪费的整整一生的时间和生命,可以用“青春无悔”如此空洞的豪言壮语一笔抹去的话,这才是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真正的悲哀!
我们这一代被灌输的就是一种在崇高名义下漠视生命的道德观。全国人民学习金训华,正是因为他用年轻的生命去抢救落在水里的一根公家的木头。这个“以革命的名义”给了我们太多的困苦,给了我们太多的遗憾,包括不认识生命的价值!
多少个白发人送走了自己年轻的孩子,他们心痛的肯定就像剜自己身上的肉, 想象不出来,多少个失去孩子的家庭,是怎样煎熬地度过失去亲人的日子,每一个倒下的孩子,身后都是一部完整的悲剧。
对“她们永远定格在十八、二十的青春形象”的颂词,我也不敢苟同。她们应该走完属于自己的完整的生命,做一个好女儿,回报和孝敬年迈的父母;她们应该有自己的爱情,有一个郎君去爱和被爱;她们应该有儿有孙,享受天伦之乐...
以上的感想对学友们讨论的“悔与不悔”提供一个明确的观点,一个国家的强盛从根本上要靠教育,教育的直接成果是人才。“上山下乡”运动,构成了国家人才结构的大断层,这一断层的断距,竟是十几年并波及几十年!以牺牲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人生作为实现个人意志的代价,极其冷酷!决不是因为有了那苦难,才有了后来的辉煌!如果我们容忍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声音,历史的大悲剧早晚会重演!




    评论者: 山中草 评论时间:2009/12/7 12:28:08

蘇浩洵說的真好!"一个国家的强盛从根本上要靠教育,教育的直接成果是人才。“上山下乡”运动,构成了国家人才结构的大断层,这一断层的断距,竟是十几年并波及几十年!以牺牲一代乃至几代人的人生作为实现个人意志的代价,极其冷酷!决不是因为有了那苦难,才有了后来的辉煌!如果我们容忍了这种自欺欺人的声音,历史的大悲剧早晚会重演!"這是我上此網至今閱讀到的最令我佩服欣賞的一篇短評!!!!!!!!!!!!!!!!




    评论者: 老例 评论时间:2013/5/5 15:21:09

有两个概念,在文革时期(甚至今天)是得到大力提倡的——奉献精神与牺牲精神。文革时的知青就常常被提倡这两种精神。对于前者,我是有条件地持肯定态度;对于后者,我相当持怀疑态度的。经过理性思考,自觉亦自由选择上山下乡改变乡村落后面貌作为自己的理想,无疑是基于主体性的奉献精神。这是在任何时代,任何社会形态都会存在的行为与精神,都是值得肯定与推崇的。如果窄化为(挟持为)某种“主义”“事业”的附属品,往往会受到扭曲与不合理利用。在后者,奉献精神往往被“升华”为牺牲精神。为了“主义”“事业”贡献一切——包括个人的青春、幸福、理想乃至生命。知青时代,不乏有抗洪灭火的事例。在常态社会中,抗洪灭火都会要求基于安全措施的考虑,但知青时代,这种灾难事件往往就凸显为牺牲精神的最佳表现时机——为理想献身,为“主义”“事业”奉献了完完全全的一切。黄山茶林场11知青抗洪而死,黑龙江尾山农场7知青灭山火而亡,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5师43团四连69名知青葬身火海……这些殉难者或许正是怀着这么一种为理想献身的牺牲精神而赴死:“那些血气方刚的战友们啊,正值青春花季的少男少女们啊,怀着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心!毅然决然冲向了那熊熊的火海!……六十九个鲜活的生灵,顷刻之间,被燃烧的火焰瞬间所吞噬。他们都还是涉世不深的孩子啊!!”(“我很较真”博客〈69名兵团烈士之死谁之过?〉)更令人发指的是事后对这些悲剧的解读——为主义献身精神的渲染与弘扬取代了责任事故的追究;而献身精神的渲染与弘扬,又鼓动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各种灾难的(准)殉难者。于是,我总觉得,“牺牲精神”的号召,有蔑视生命、间接杀人之嫌。



关闭 评论共12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