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者:
知青一员
|
评论时间:2011/8/24 20:10:05 |
|
|
如果说“知青年代处于中国史乃至世界史上一个非常特殊年代”。我认为不是靠小说去表现,倒是一些记实,一些证据,如照片,实物,日记等。如何评说,揭示已不是我们这一代能做的,留下一些史实才是知青责任。
|
评论者:
知青仔
|
评论时间:2011/8/25 16:47:41 |
|
|
确实,我们这一批人,不能不说是人类史上都少有的经历,他的特殊环境造就了我们的人生,是史实而不应是小说。小说虚构的,而我们则是现实的。我们中间的有能力者,应该站出来,把我们这十年,二十年都记录下来,作为史料。凤凰台有很多材料,是很真实的。但不够系统。
|
评论者:
山人
|
评论时间:2011/8/25 20:34:10 |
|
|
其实知青文学无须刻意追求难以捉摸的所谓“人性”,文革时评论样板戏时有说:“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就是有灵性的文学艺术。所以可以说,源于知青生活,高于知青生活的文学艺术,就是好的知青文学。过分追求所谓人性,给人以故弄玄虚的感觉,其实就容易脱离生活,反而难以传世。以为苦情,悲情,哭诉才是人性,那就偏了。据我观察,我们中国人,多半不喜欢悲情诉苦故事,传世的,结局都是好人有好报收场的多。这就是80年代的伤痕文学没多久就被人遗忘的原因。喜怒哀乐,皆成文章,知青生活也是丰富多彩的,绝不是如“地狱”"被剥夺一切社会权利“那么恐怖,(我不知地狱是什么样子,也怀疑紫荻是否是知青),现有的知青文学,正面赞扬的几乎没有,几乎全部都是诉苦类型的,我自己都不想看(不符合实际嘛),何况没有经历过的人呢,这样的作品,如何传世?我们也可以观察美国的好莱坞电影,最能传世的作品,都是美国式的个人英雄主义的或爱情喜剧的颂扬类作品。我觉得,改开以来,还没有出现过能超过文革时代的样板戏的能传世的作品。
|
评论者:
山中草
|
评论时间:2011/9/10 8:59:09 |
|
|
“我们中国人,多半不喜欢悲情诉苦故事,传世的,结局都是好人有好报收场的多。这就是80年代的伤痕文学没多久就被人遗忘的原因中国人”???此言差矣!妄下断语!山人者不知《梁祝》?
据我所知,紫荻是有真材实学的资深记者,曾就读广州名校,七年海南知青生活,中国名大学的研究生,留美归来,。。。。。
|
评论者:
山人
|
评论时间:2011/9/12 5:29:02 |
|
|
我说的是我的感觉,他说知青被剥夺一切社会权利,令我怀疑他是否知青而已。当时中国进入防苏联核攻击的战略疏散的战争状态,国家领导人的子女很多都是知青,国家机关有近一半干部也去了干校,高等院校搬到了山里,留城的在校师生也有近半学期去分校和下工矿,其实当时知青在工厂农村的社会地位还是较高的,当兵提干回城选拔所有培养对象,知青几乎都是各级的首选。李庆林一封信告御状,毛主席送上三百块,“容当统筹解决”,周总理立即处理,全社会重视起来。知青的社会权利和待遇并不比农场青工和农村青年低。说被剥夺一切社会权利,要么是故意说假话以迎合某种政治需要,要么是没有知青经历,要么是知青的最倒霉者以致愤世。我不知道他是属于哪一类人,那只是猜测。
我说我们中国人多半相信报应说,喜欢看好人有好报结局的文学作品,请注意,是多半,不是全部中国人。因为传统观念认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恶人遭报应活该,好人不应不得好报。所以,几乎传世的文学作品,悲剧的,都编个好收场,《梁祝》以化蝶收场,原了大众需要看好人得到好报的心理平衡。《白蛇传》原始的民间传说是许仙配合法海陷害白娘子,但传世的版本就有几个,有团圆的,有雷峰塔倒了白娘子出来团圆了的,等等,总之说明一种心态。如果我们的知青文学,把我们写得很惨,被剥夺了一切社会权利,不明真相者会推想,这些人是否做了什么坏事受此恶报?我不是作家或记者,但我办过报纸杂志,我是个很传统的人,我很珍惜我们成长过程中每一次事件,要写,也像好莱坞写手一样,写自己民族同胞同事优秀的一面,张扬好的东西,隐晦负面的东西,就如孔夫子的“春秋笔法”,“为尊者讳、为贤者讳、为亲者讳”。所谓菩萨“善言摄”,其实也是为报应说给了个兜圆说法。样板戏讲究拔高工农兵英雄形象,好莱坞也讲究炫耀美国式英雄所向无敌,其实这也是一种文学人性的描写法,我认为是值得发扬的。对把我们知青写得很倒霉的文学作品,不管你们爱看不爱看,反正我是不爱看的。
|
评论者:
山里人
|
评论时间:2011/10/31 4:14:57 |
|
|
知青既没有被剥夺什么权利, 因为那时谁也没有什么多的权利。
知青的下乡, 也只能是倒霉而已, 没什么可悔或无悔的, 只是无奈。
山人所说的国家领导人子女也是知青, 这是只直其一不知(或假装不说)其二, 不错是很多领导的子女下了乡, 但大多是娘老子倒霉的时候, 一旦老子出来了, 当兵上大学只是一句话的事了, 你平民百姓子女行么?
说实话,最倒霉的还是普通老百姓子女, 尤其是成份不好的,干部子女总有其办法, 高知子女也有他们的社会网络可供运用, 您没见最后留农村等着大回城的有多少高干高知子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