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评论共14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评论者: 老陆 评论时间:2010/3/14 10:27:10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缺陷,不应以现代社会的进步,去评判前一代人的观念和认识水平。人生的局限,物质水平的局限,政治领袖的局限,都是客观存在的。中国历代革命,多少无辜人民牺牲了,老三届“被牺牲”掉,又算得了什么?当年我们是热血沸腾的青年,放到今天,老三届却是落后弱势衰老的代名词,能比吗?诉苦没有用,评判老三届也没有用,时空很快就会把我们一一抛弃。过好今天吧,别多想了!



    评论者: 山人 评论时间:2010/3/14 13:35:58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我们老三届,新中国的同龄人,也快走完孔子所讲的人生各阶段了。主贴所描绘的,只是我们在毛泽东时代的阶段,到毛泽东时代结束时,我们都只是刚刚达到而立之年而已,也就是说,我们成熟了。我们在那个时代受到的教育,也是那时候社会所能得到的最好的教育了。我们出生的时候,战争还没有结束(抗美援朝和台湾海峡军事对峙以及国内的剿匪),中国的文盲率是80%,也就是说,当时一个小学程度的人在人群中就是知识分子了。1949年,全国5.5亿人口中80%是文盲,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有的地方甚至十里八村也找不出一个识文断字的人来。要把中国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改造成一个现代化的工业国家,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知识是一个根本问题。
  1945年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中扫盲,是新中国的一项重要工作。”那时,他已经清醒地看到,文盲充斥的现状将会给建设一个新中国造成多大阻碍。所以,我们的童年和少年时代,正是全国大扫盲运动的时期,到我们入学时,我们已经是受到了当时社会所能提供的最良好的教育了。我们所受的教育,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劳动者为目标的,以普及初高中教育为指标的公立免费教育体系。上面主贴庄宜定的文字,议论前17年教育的成败,认为老三届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陷,我觉得,也许是庄宜定自己才存在着严重的人格缺陷吧。正如前面所提孔子说的人生各阶段,我们老三届的不惑,知天命与耳顺这几大阶段,是在否定文革后形成的,所以如果我们老三届中有人有了严重的人格缺陷,不是有可能在后面的阶段形成的呢?我们在质疑自己前半生所受教育之时,有否质疑过后半段人生在经历资改中所受社会思想污染的影响而形成人格缺陷呢。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教育都认为是虚伪的话,恰恰反映出这些人的人格缺陷多么不堪。难道要教育孩子们“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才是好的吗?



    评论者: 山人自有妙汁 评论时间:2010/3/15 15:37:21

好好活下去,享受人生.



    评论者: 狼奶 评论时间:2010/3/16 19:38:55

山人,我告诉你,所谓〝亳不利已,专门利人〞,就是虛伪,扭曲人性。最好你去火車站做一天雷峰试试看!



    评论者: 山人 评论时间:2010/3/16 20:38:19

回狼奶:我还用去火车站吗,四川救灾时的解放军,救援人员,志愿者,各城市献血捐款的市民,还有各国的救援队,还有奥运会时的志愿者们,就是活雷锋。



    评论者: 老陆 评论时间:2010/3/16 21:36:37

“亳不利已,专门利人”,不是虛伪,而是一种极致的精神境界,一种备受颂扬的道德楷模,在大是大非面前、在两难选择的时候,心中有他人,为他人着想,甚至奉献,从过去,到现在,到将来,中国人都推崇这种品德。我们最好不要狭义地理解它,或单从字面上解释它。



    评论者: 苗圃人 评论时间:2010/3/17 17:56:18

我们六中校友江心梅同学,就是"亳不利已,专门利人"的好榜样.



    评论者: 老牛 评论时间:2010/3/18 10:52:01

任何人之一生“毫不利己”,有这种人吗?只有天晓得。任何人之一生也有“专门利人”的时候。不过,为了生活,“利己”还是必须的。



    评论者: 老猪 评论时间:2010/3/18 11:15:24

老牛同志不必太咬文嚼字,可看看楼下老陆写的。



    评论者: 老么 评论时间:2010/3/18 11:45:04

记得大跃进时代的口号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似乎兼顾了自己和他人的双赢结果,而古人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比较贴近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所以其实其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是中华文明的好传统,它最早出现在毛泽东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中首次倡导的白求恩大夫的三大优良品德之一。“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关闭 评论共14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