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评论共14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评论者: 伯轩 评论时间:2009/10/10 19:43:24


(“有悔”和“无悔”,成为知青群体中对那一段特殊经历的分歧意见。“有悔”者,痛感时代对整整一代人的深重折磨,他们感慨磨难、追抚伤痕,后悔自己做出的牺牲和命运的不公;“无悔”者,深感知青经历使自己磨练了意志、加速了成长、更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深切了解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国家,从而奠定了整整一代人心智和意志的成熟。面对现实,前者发出呐喊和谴责,有些人直接延伸出现实诉求;后者选择与接受现实并与之和解,其中很多人积极反哺当年插队所在地。)
    上面说得并不完全,“无悔”者是少数知青中的“事业成功者”。他们衣食无忧,个人有经济实力或有调动经济的权力,有能力“积极反哺当年插队所在地”。他们不必担心下岗的威胁,不必数着寥寥可数的几个“待岗工资”过日子。他们"深感知青经历使自己磨练了意志、加速了成长",使他们能够在改革的大潮中抓住了机遇成为“事业成功者”,但他们毕竟是知青中的少数,甚至是极少数。
    对2000万的知青的大多数来说,他们用尽毕生的努力和拼搏,但仍过着平淡的生活、清贫的生活,甚至贫困的生活。他们"痛感时代对整整一代人的深重折磨,他们感慨磨难、追抚伤痕,后悔自己做出的牺牲和命运的不公"。
“无悔”、“有悔”都没有错,只是对少数人适用还是对多数人适用。“无悔”和“有悔”是无法统一的。




    评论者: 也是知青 评论时间:2009/10/10 21:07:12

  一声叹息!我在农场第十一年才回来,是最后一个离开生产队,“无悔”“有悔”如何表述实在无关重要,重要是调整好现时心境,过好每一天,想想长眠在那块土地的同学,我们是幸运的,我真心感谢邓小平等老一辈。



    评论者: 東藏三木 评论时间:2009/10/10 21:27:49

伯軒轉貼的好,值得回味.只不過不同意一些說法,例如:“无悔”者,深感知青经历使自己磨练了意志、加速了成长、更以一种无法替代的方式,深了解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国家,从而奠定了整整一代人心智和意志的成熟。面对现实,前者发出呐喊和谴责,有些人直接延伸出现实诉求;后者选择与接受现实并与之和解,其中很多人积极反哺当年插队所在地。
照此說法,"有悔"者心智及意志未成熟?又只有"無悔"者才積極反哺當年插隊所在地?
我同情穗生是因他明知犯法但又知道自己有追求幸福的自由,而當時掌權的卻是無理粗暴剝奪了每個人的人權和自由,甚至可以說是以革命的名義綁架了知青的青春和自由.由此我以為,穗生才是心智和意志都成熟的. 




    评论者: 老同的老同 评论时间:2009/10/11 10:49:11

不要把我们这一代的经历看得太特殊。不光是知青,也不光是老三届,每一代人、每一个国人群体,比如参加辛亥革命的、参加八年抗战的、参加国共内战的、参加抗美援朝的、参加援越抗美的、参加土地改革的、参加“三反五反”的、参加反右斗争的、参加四清运动的、参加修建坦赞铁路的、参加......,包括可能什么也没参加过而过着十分平凡生活的,他们都会有“有悔”的,也都会有“无悔”的。反复讨论这些又有什么太大的意义呢?“有悔”也罢,“无悔”也罢,过好今后的每一天,才是最重要的。而即便如此,在我们要向马同志报到的时候,还是会有人“有悔”的,还是会有人“无悔”的。我们更不能唯心地以某个人的“有悔”或“无悔”来判断他在今日的境遇的好坏,反过来,也不应该以某个人在今日的境遇的好坏来证明其“有悔”有理或是“无悔”有理,这都是个人某个时段的感受而已。而且,我相信,这种个人的感受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的。



    评论者: 250 评论时间:2009/10/11 11:10:22

中央已表态:文革是一场浩劫给全党全国带来了极大的灾难。这种表态就是反思,就是批判和否定,用文学的词语解释,就是表达了“悔”。知青运动是文革后期的一部分,政府同意回城,结束知青运动,也同样是“悔”了。现在有人还在讨论“悔与不悔”,乐此不疲,不是吃饱了撑的吗?





    评论者: 不懂就问 评论时间:2009/10/11 12:45:23

请教250同学:中共中央各届全会的公报(比如八届十二中全会)算不算“中央表态”?



    评论者: 也是知青的老同 评论时间:2009/10/11 15:19:06

大家的议论多多,不过还是一句话,事情已过去。我也是下乡十一年才回来的,回来后生活真是难以讲述。人生给了我很多,其实还是一句话,命不可改,运可改。因为出身,有不少的难过日子,因为自身的努力,生活也给了回报。已过六旬,夕阳无限好,还是自己好好过。



    评论者: 伯轩 评论时间:2009/10/11 16:47:26

我们下海南的广州知青,劳动生活虽然艰苦,但远不如在云南的知青的遭遇惨烈。
感谢当年“广州市革命委员会”的领导,他们在1980年中央决定结束上上上山下乡之前7年的1973年,就已经开始以“招中专学生”的名义,变相地招收广州知青回广州。1975年更以招工的名义公开大规模地招收广州知青回广州工作。看看全国吧,在全国各大城市对返城知青的工作生活安排上,当年广州市的领导做得也许是最好的。




    评论者: 250 评论时间:2009/10/11 17:02:48

客观地说,现政府是知道文革、知青运动的错误的。至于纠错该用多大的力度,见仁见智吧!平民百姓奢望不多,只望社会安定,民富国强。



    评论者: 高三乙 某 评论时间:2009/10/11 21:55:39

 1.  入党时,单位特地派人到云南去作了调查,农场老工人一五一十地讲了刘先国的知青时代,“连偷鸡摸狗的事也讲了”。然而命运总是令人难以捉摸——单位的党委负责人也是知青出身,对这些评价淡然处之:“不偷鸡摸狗就不叫知青!” 
  2.  个人可无悔(逆境中学英语等,无浪费时间);也可庆贺早醒悟,弄回城,上学,干革命等。国家应大悔--悔文革,悔高压学生,包括初中鸡下去。


关闭 评论共14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