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者:
没有记错
|
评论时间:2010/6/1 0:33:41 |
|
|
黎铿是文革在珠影自杀,很惨,后来平反了。
|
评论者:
初一鸡
|
评论时间:2010/6/1 12:59:36 |
|
|
记得1965年考入六中读初一,期间学校曾请来讲古大师胡千里,在饭堂给师生“讲古”。在讲到一人物脚穿的鞋破了,前面露出脚趾,后面露出脚踭。胡大师生动地讲成:“但见此人前面卖紫姜,后面卖咸鸭蛋。”至今还记得此句。听古是少年时期的喜好,祝各位老三届校友六一儿童节愉快!
|
评论者:
初中鸡
|
评论时间:2010/6/2 23:54:21 |
|
|
文革时很羡慕你班友用支长竹绑毛笔在广州到处涂鸦,原来是麦华三弟子,怪不得字写得这么好,仲有阿都啊。
|
评论者:
高一届
|
评论时间:2010/6/3 8:21:42 |
|
|
还有:滋油鸡——吴有明——高二丙——麦华三弟子。
|
评论者:
老杨
|
评论时间:2010/7/28 21:19:38 |
|
|
饭堂承载了很多愉快的活动,好文章能引起很多老记忆。如2号说的66年的某几天之间,饭堂里贴满了批判老师和右派学生的大字报,其中也有高二甲引起震撼的文章。人们走进宽大的饭堂,要在悬垂下来的大字报里穿行,有如青纱帐般,是谓红色恐怖。期待有“那间饭堂”的续集。
|
评论者:
初一乙 刘裕民
|
评论时间:2010/8/20 17:05:19 |
|
|
我对六中饭堂的记忆:
文革前,饭堂舞台左侧设有教师员工餐室,一些伤病的学生,也在那里用膳。其他同学则在摆满大堂的众多饭桌旁排排坐。各班膳委领饭回来就分饭分菜真忙。早餐的炒粉很可口可乐,我们班有几个男同学吃完自己的,有时就越界四处搜寻其它饭桌上剩下的炒粉,匆匆也吃完才跑回课室报个迟到。我们称之“扫荡”。啊,孩童的调皮,贪玩,胃食(嘴馋)。“鹅,鹅,鹅,红掌荡清波。”
文革中,饭堂里有震撼屋顶的批斗会,有挂满大字报的战场“青纱帐”(老杨语)。那是真正的“扫荡” - “横扫一切牛鬼蛇神”! “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由此波及全校每一角落。噢,“本是同堂食,相斗何太急”!
文革后,学生对立各派命运概然,大部分人离开了饭堂,也离开了课堂,不能再返六中吃饭,念书, 却化整为零,一头钻进了各式各样的真正的“青纱帐”里,留下深深的惜念。嘿,“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
今天,老校友们对母校仍情意绵绵,引出往事翩翩。啊,“不返六中非真情,屈指无数光阴”!
(请勘误)
|
评论者:
周显光
|
评论时间:2010/8/20 21:03:22 |
|
|
"老三届高二级乙班和丙班的有一部分同学是在一九六二年就进入中山大学附属中学":
我可是1961年9月进入中大附中读初一丙的.朱兄弟,你呢?呵呵,莫非跳级不成?
|
评论者:
与朱头同班
|
评论时间:2010/8/21 3:39:12 |
|
|
周教授处事严谨,没有半分差错,真服了。
|
评论者:
苏浩洵
|
评论时间:2010/8/21 10:38:43 |
|
|
“孩童的调皮,贪玩,胃食(嘴馋)。“鹅,鹅,鹅,红掌荡清波。” 还有更甚者,文革初,一切都乱了,我班有同学拿了盛菜的盆作夜壶(大冷天懒得走去厕所)。几天后,有同学买来干面条,又把这尿盆洗干净作锅用,大伙儿吃得津津有味哩!
刘裕民记性好,应该写点回忆录发到网上。
|
评论者:
老关
|
评论时间:2010/8/21 19:43:56 |
|
|
那时,到饭堂吃面条,是奢侈享受。
我求过肥头大耳的陈医生,有他批条,才有资格吃面条。他那肉不见笑的样子,现在仍记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