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评论共14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       

    评论者: 沉重 评论时间:2010/7/17 16:26:53

我们个个都一把年纪,真不知什么时候不幸事就上身.就此两三年,我们就送走了班上两位患病的同学,我们都为他们都捐了款.如今的医改,越改越讲钱,越改越无人性.真无语!
听闻有人提议老三届要互助,好主意.顶!



    评论者: 叹同窗 评论时间:2010/7/17 16:53:50

今年春节,我们还与肥欧一齐聚餐贺年,他面色红润,说搬了新家,心情甚好。



    评论者: 请问 评论时间:2010/7/17 17:34:30

边个班?



    评论者: 呆佬 评论时间:2010/7/17 22:13:21

    昨天我们班几个同学也送走了一个.明天可能是别的同学送我走.    可能是脑袋有点问题吧,往往把过去的事情当作趣事提,将来的事情不去想,现实问题不懂谈.又呆又傻,糊里糊涂地到了晚上睡觉前,自己惊叹一声:噢!又长命了一天.



    评论者: 同感 评论时间:2010/7/17 22:35:53

难得糊涂,藕下藕下又一日。送来送去当系以前过年送油角甘样。



    评论者: 丛中笑 评论时间:2010/7/17 22:38:23

现在的医疗保障制度,真的是折腾人。每一级医院,对留医病人都有医保(钱)限额,到额了,就必须转院或自费留住半个月,再重新入院。如果转院,就意味着所有检查、化验必须重新再做。从中不难理解为什么医院都愿意收治新入院的病人,而将原已入院治疗的病人“流”出去,一切都是利益驱动。象我们这种年纪的人,一般都患有心脑血管疾病,切记:不要过喜也不要过悲,不要过饱也不要过饥,事事平常心就好。叶华沐学长曾设讲座谈自己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体会,听过的师长、学友都觉得大有裨益,不妨到他那里取取经。



    评论者: 同学 评论时间:2010/7/17 23:03:53

我知他在六中读到初中毕业,文革前就考入了省建筑学校,高二丙班的吴泽玲是家姐。



    评论者: 悲从中来 评论时间:2010/7/18 2:27:42

读吴节的这篇日记,令我既惊愕又悲哀。吴泽欧是我儿时玩伴。在中大附小上学时,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我们一直是同班同学,只是自从他在六中初中毕业离开以后,近五十年里再没有与他见面了。不过他在我心目中的印象依然十分清晰,因为他的憨厚忠直,年少老成, 在同龄人中十分突出。记得当年我们这些男孩子终日嬉戏打闹,不把学习太当一回事,他却竟然为了复习考试,调好闹钟,半夜三点爬起来学习。从吴节发来今年春节小学同学聚会的照片中,一眼就认出了肥欧,他一如少年时般敦厚,只是岁月流逝,眉宇间透出几分沧桑,夹带几分慈祥。未料转眼功夫,病魔就把他打倒在床。
对国内的医疗制度不太了解,吴节文中那句“医患一家亲”,听来颇觉温暖。但读到肥欧的辗转遭遇,及看了楼下“丛中笑”同学的解释,则令人感觉悲凉了。



    评论者: 善待自己 评论时间:2010/7/18 11:13:4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未病,已病,治病的同学,观念的问题来个重新思考,给自巳身体定位:可为可不为.



    评论者: 糊涂 评论时间:2010/7/18 11:59:56

不看不知道,原来社保的保障是这样子的。有了大病要在医院治还是最好,把人赶走到那儿去呀。怎么报纸上总说不能把病人赶走啊。外地的人有病,报纸上总说广州人帮他们了,广州的人病了,没有知。


关闭 评论共14条,分页: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