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永远年轻   [关闭]
 
新疆班毕业欢送会

作者:快门   日期:2011/6/13

 

    2011年6月9日,六中的“新疆班”(支援边疆教育,招收新疆学生)毕业生参加了全国高考后,学校为他们举行了毕业欢送会。

1、校领导致词。

2、校友会会长致词。

3、校友会向毕业生赠送纪念品。

4、学员表演集体舞。

5、维族学员的舞姿。

6、不知是哪个民族的舞蹈?

7、集体朗诵。

8、看看校友会赠送的相册。

9、依依不舍。

10、再见了,老师!

(2011.06.12.)

 


   文章评论  (共 3 条评论)

    评论者: 包袱 评论时间:2011/6/13 20:05:40

三张跳舞的都好像不似地道的新疆民族舞,都是女舞者膝盖着地,印象里新疆舞中女的很少有这姿势的。戈壁滩上沙石遍地,她们又多是裙子靴子的装备,这么跪下一磨,还不那哈。倒是男的穿长裤,不管膝下有没有黄金,多有膝盖着地,蹲跳等舞姿。女的多是用柔软的双手甩摆与腰肢配合舞步,显示出婀娜多姿中略显高贵的样子,有男的伴舞时这劲头就更足了。

这班学妹们反正出来一跳就是新疆舞,倒是跟中国人在海外一炒就开中餐馆有点相似。呵呵……

上次看过高二丙的俩位师姐的即兴表演,还真有新疆舞的味道。


    评论者: 汉人 评论时间:2011/6/13 8:35:23

若没人挑动,民族之间是和睦的。


    评论者: 包袱 评论时间:2011/6/13 4:51:03

没想到六中还为新疆培养高中生。好! 比派老师去新疆教要高出许多。

大漠儿女到汉人的开放口岸不仅仅是学书本文化,最重要的是教会她们对多种文化可以融合的视野;亲身经受“准现代化”的生活熏陶。看看这么多人没有阿訇不用磕头也都过得好好的。

顺便延伸一下,中国和老美都具有多种文化融合发展的特征,也就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相互包容性,取长补短,不断进取,世界发展的趋势也正显示这个特点。

七十年代曾在帕米尔高原上待过段时间。当时全国重点大学支边的不少,喀什一中牛到分来的新老师不是北师大毕业的都不要。现在不知还有没有那支歌唱。

当年老周说老维的巴郎子可以取汉人女子,汉人男的不许取当地羊甘子,虽用心良苦,但效果恐怕不怎么样。后来老胡又松了哈管理,就乱套了。我去读研后,听说交权给当地各少数民族,就有当地人提出技术人员留下,行政干部滚蛋。有回内地的汉族干部的行李给当地人扣下,说是当年你们就一个背包进的疆,现在也要一个背包走。再后来就聚众抢军火库了,我有一些同事与部队和公安人员一起“剿匪”。

其实老维有许多都挺好的,无论是为了稳定还是为了当地人的生活改善,一定要把他们纳入现代生产生活的轨道里来。

一晃三十几年过去,上山下乡都成往事了。

记得有一次和另一个技术员刚上五千米高的工地,大暴风雪就来了。我们找来桶黄油,在一稍微背风的地方,用手套蘸油烧,然后俩人蹲着解开皮大衣对着火取暖。当时冷得不行,幸亏山下头和同事急眼了,几十号人愣是用推土机推,不行就人工铲雪,再推,后面跟带铁链的解放牌载人换班。总算在我们冻僵前把我们从雪堆里拉了出来,灌酒,架着胳膊让我们走动。小命捡回来了。这班救命恩人里就有老维、克尔克孜、哈萨克等当地人。

当年他们救过我,我也救过他们,那真是过命的交情!有次我搞了个严重违反民族政策的恶作剧:骗一老维朋友吃了猪肉。人也就发了通脾气,没有刀子相向。


发表评论 你的IP:3.141.*.*
 你的姓名:    验证码: (输入计算结果)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