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后,为了解决不认路的困难,和节约时间,我们妹妹决定,凡是去哪里,我们都打的(出租车)。出了旅馆,乘上车,往劈柴院开去。出租车上播着《垄上行》这首歌。“我在垄上走过,垄上一片秋色”这歌那么贴切这时节,听了心情是那么舒服,不禁与司机谈起,这里还能在出租车上听到老歌,感到很亲切。不像我们那里尽是香港的歌,都不知唱什么。司机也说,我们都听不懂周杰伦唱的什么不爱听。我想这可能是内地和港台的区分,更是代沟。
司机到劈柴院,放下我们,我们走进劈柴院。我认为凡是旅游者必须到此一游。这是老青岛人都到过的地方。
劈柴院有个路名叫江宁路,德国占领青岛后,与1902年修建了此路。这条路是“人”行,东端连着中山路,北边连着北京路,西面连着河北路。从上世纪20年代中期,江宁路就成了步行街。后来整条街就叫劈柴院。这条街集商业,饮食,娱乐集中的地方,形式就像老北京的老东安市场,是青岛人逛街的集中去处。如今也被称为小食一条街。市民,游客在这街上,可以一边看一边吃,一边逛,很休闲。劈柴院的竹节上多是餐馆,小饭铺,糖果店,饮料,还有江宁会馆,一星期有唱戏曲,说书,相声等节目。在过去2-3时年代,有不少演艺名人,来劈柴院跑码头。如:戏法大王王鼎臣,评戏新凤霞,相声马立三评书演员葛兆洪,上东快书;高之均,曲艺世家;刘泰清等,后来许多都是名角。马立三30年代跑码头,解放后,84年,来青岛开会,海专们来到劈柴院。还有许多南来北往的小客商也时常来,就是为了来享受一下这里的“码头文化”
我和妹妹也是听说这里有个好去处,慕名而来。一走进劈柴院,不禁被吸引,满街的海鲜,大大的螃蟹,生煎包子,小笼包,各市点心,山楂糕等。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们从街头走到街尾。看着诱人的海鲜,可是肚子不行,只好忍者。我们进了江宁会馆,可惜晚上不表演,我和妹妹决定明天再来,享受这一边听戏,一边喝茶,一边吃饭。这种享受可是从来未试过。很期待。
海蟹,海虾,海星。海肠。
海胆。海蛎子,蛤蜊,海螺,
元宝蟹
各式海鲜。
嫩嫩的小黄瓜,吃起来很脆,很甜,非常诱人。
此地名小吃鸭汤。
看着这些美味佳肴,多想一饱口福,但是肚子不争气,只好忍了。晚饭我吃了生煎包子。妹妹吃了小笼包子和鸭汤。 走到别的店铺,受不了小黄瓜的诱惑,要了一盘清炒小黄瓜。太好吃了。妹妹还喝了水果汁。我不敢喝,喝了可乐。还买了新鲜做的山楂糕。我们在街上来回逛,拍了不少照片。很喜欢这条街。热闹,自由,休闲。
天黑了该离开了。我们从中山路口出。由于妹妹很容易认识路,我们就在中山路,边逛,边聊。准备走路回旅店。街边的银行,和路边的商铺,很多都是外国建筑,远处还有教堂。犹如走在异国的城市。又走到了火车站,火车站在维修,所以没有拍照。在火车站,有几位大妈在卖栗子,看见我们过来,就说买些栗子吧,有钱乘现在能吃就吃点吧!听了很好笑。真的,大实话,有钱能吃就应该吃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