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向社会   [关闭]
 
(四)一个被批斗的六中知青

作者:欧东丁   日期:2010/8/29

                                 (四)

       这样的日子直到在农场第十二个年头的八零年,农场的同学已走得所剩无几,不要说自己所在的生产队,整个作业区五个生产队原来有上百名六中同学,如今只有他孤零零一人还在广阔天地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继续“战天斗地”。到农场的同学都知道,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关爱是我们生存的根,根没有了,一切都觉得没有意义。

       一天正在林段锄草,场部保卫科科长彭群来电话通知他第二天到保卫科有事,他依然诚惶诚恐,因为大规模纠正错案的信息未能吹到闭塞的大山连队,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来到保卫科,这时彭科长才告诉他按政策应该平反,而且当着他的面,把他档案中整理他的资料全部取出,哇,厚厚的三大袋,看到那“莫须有”的一大堆黑材料:“反党反社会主义反毛泽东思想”、“现行反革命”、“。。。遣送劳改”,还有一封又一封的揭发材料,他实在没心情看这些,可能是太突然吧,一切都麻木了,这时已欲哭无泪,当科长让他亲手把这些材料烧毁的时候,真觉得犹如发了一场恶梦,这场梦,把他从19岁到29岁的青春全部葬送,农场不需要向他道歉,因为定性是当年兵团的事,当然也不会发平反通知书,国家赔偿更是免谈,然而,这些屈辱与酸楚都不重要了,眼下更重要是赶快离开这块是非之地。很快,他按政策回到广州,一切从零开始,在小学时就已是班长的他,重新拾起课本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梦。

       青春是无法补偿的,但文化知识的追求完全由自己把握,他与我们大多数六中老三届同学一样,边工作边进修,日子是苦涩的但又是充实的,感谢邓小平给了我们一个平等竞争的平台。

       今天,他已是一名建筑工程师,是一家国有大型建筑企业的项目经理,尚未退休,就是到了退休年龄,还有太多的包工头高薪等候,他的生活已是小康。

      说起农场的日子,有知青提出那段日子“艰苦而不痛苦”,他尊重那些知青提法,并羡慕他在农场和兵团的遭遇,他祝福知青当年能提早回到广州,但大家不要忘记,有不少知青尤其是那些出身黑七类的同学,他们的父母在打倒四人帮后迟迟才平反,他们注定要在农场待得更久,他们的日子“艰苦而更痛苦”,他们的精神折磨远高于工作和生活的艰苦。
      回首往事,他认为无论艰苦或痛苦的知青生活,都是人生的一笔财富,它使我们更珍惜今天的生活,而且还教会人们处处宽恕。   (完)


   文章评论  (共 7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避倒邪 评论时间:2010/9/6 0:05:22

看了这些文章,让我倒抽几口冷气,当期只有二个选择:一、博罗。二、海南岛。三、投亲靠友。好在选择了第三项,什么黑七,可以教育好的子女已经套在头上,根正苗红与我无关,是受歧视那类人。


    评论者: 本人 评论时间:2010/9/5 16:18:29

请问欧东丁同学,那位学友是否在新二连。


    评论者: 也是初一鸡 评论时间:2010/8/31 9:17:59

他在视察福建时说,打吧,把原子弹丢过来吧,不过损失几千万人,中国挺得住。他的私人医生听了也后怕,后来去了美国,把这话公开了。请学友们核对正确性。


    评论者: 初一鸡 评论时间:2010/8/30 22:26:23

第三次世界大战要早打,大打,打核战争,在中国打。还说中国可能会死掉四亿人口,但换来一个大同世界还是值得的。
牺牲四亿人是一个什么具体概念呢?如果一个个首脚相接排列,可以围绕地球十七圈!


    评论者: 小尘 评论时间:2010/8/30 18:28:54

今天看到此文,与今天看的余秋雨的书刚好有文章是关于老三届的,特抄如下:在没有战争和灾荒的情况下,老三届可以说是二十世纪有文化的青年人中受到最多磨难和折腾的群体之一。文革的具体事端会渐渐淡忘,但是这群人以及他们的后代却以一种乖戾的生命方式作了永久性的记载。无论如何,这群人绝不是历史的展览品,他们是咬着牙把中国历史的断裂处连接起来了。


发表评论 你的IP:18.117.*.*
 你的姓名:    验证码: (输入计算结果)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