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上翻出首<在太行山上>的老歌,前奏响后我随即哼唱起来,想不到如今经常丢三忘四的我能一字不漏的唱完整首歌词,印象之深刻可用终身难忘来形容。滚瓜烂熟的这首歌把我带回六中的学生年代。一位令我敬重的音乐老师~黎一鸣老师浮现脑海。这位瘦弱中个身材、微深眼窝里闪烁着传神目光、斯文沉实而风度翩翩的中年人,时常左手携一卷教学歌纸,右手拿一枝银光闪闪的小指挥捧,穿梭于教室的走廊。
别看他文弱书生模样,教坛上生龙活虎而又严谨认真。他注重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功炼习。每次上课,班长履行完职责回位后,他就小心亦亦地挂好歌纸,然后就“哦 ”的一声开个头,指恽捧向上一 挑,全班就如开笼雀“哦(1)哦(2)哦(3)------ ”由低音至高音,“呀(i)呀(7)呀(6)-------”由高音至低音 ,啦上几轮才教唱歌,以保护我幼 嫩的嗓子。他常言道:“我们是唱歌,不是‘哎’(广州话)歌,要唱出歌中的节奏与情感才 有意义”。记得教唱“2”音时强调要卷舌后缩,我被叫起立连发音五、六次纠正为止。还记得教挥动指挥捧打拍子的一幕,三只手指抓指挥捧尾部,从上向下再45度挥左为一拍,又由左向右平摆再45度回上是第二拍;同时心中默念一、二;三、四,一二合一拍三四为二拍;脚点也可配合。此时全体同学都站了起来、个个 拿枝铅笔当指挥捧,手舞足蹈学起当指挥来了。如此生动活泼的音乐课,当然上得开心 ,一上音乐课心情最爽。上了三年初中,唱歌算是有了个谱。
关于大合唱<在太行山上>,那是六四年(还是六三年?)广州市中学歌咏比赛在市五中礼堂举行。我校参赛歌曲是大合唱<在太行山上>,二百多人的合唱团把五中礼堂的舞台 塞个满满当当,可谓阵容鼎盛 、声震礼堂。为了比赛取得好成绩黎老师亲自挂帅当指挥,从排队形男女搭配,二重唱分组,到乐队位置一一操持,他使出浑身解数,一节拍一个唱词的轻重都要求严格,唱轻音跳跃准确到位,该休止时即刻哑雀无声。好一个硬汉黎老师,本是弱质身子还有胃病,时常叉着腰冒着冷汗顶着胃痛坚持跟我们一起站在大饭堂里排演,来不得半点马虎,更不许滥竽充数。<在太行山上>我们唱得雄壮威武、节奏明朗、高低错落、音域整齐,气氛激昂,歌声把全场观众吸引着,好象战斗在歌声中打响,战火在燃烧,敌人被消灭。成功的演出博得最热烈的掌声,我们拿奖了,想起来都叫人开心。这首歌怎可以忘记!我们的音乐老师怎可以忘记!
音乐课虽然不是主课,大部份的同学都没有向这方面发展。但音乐是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它不会因环境改变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它能舒发我们喜怒哀乐的情感,在艰苦的岁月中给我们鼓舞,使我们从容面对;在烦闷苦恼中给我们轻松神经度过时光;在我们顺风顺水轻舟前行时让我们欢欣倍感快乐。
六中教师名册中黎一鸣是唯一的音乐老师,于九三年逝世。文革期间六中不是出了<东方红战歌>?兵团岁月不也出了<胶林晨曲>之杰作?我班黄沃林教授不也是唱歌高手?不会忘记我们的音乐启蒙人,没有在六中“一鸣惊人”的黎一鸣老师,十分感激他十分怀念他,愿他仙境充满歌声充满欢乐。
由于对黎老师的素材了解不甚深入,敬请同学们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