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革纪实   [关闭]
 
在那曾经的岁月《四》

作者:四眼明   日期:2010/7/23

     孙中山先生于1924年11月11日在中山大学的前身广东大学举行成立典礼时亲笔提写的校训为:“博学   审问   慎思   明辨   笃行 ”按《中庸》原意是指人具有“诚”之本性,只要按“至诚”之本性从事修身,透过学,问,思,辨,行五个环节,便可以把自己修养成“君子。”孙中山此一提写的校训一直是中山大学的校训,一直至今。我爱中山大学,但我也爱六中,因为她曾是“中大附中”,她紧紧毗邻着中山大学,一座中外闻名的高级学府。想当年,我曾梦想我中学毕业后,我考进了中山大学,修读我自己喜爱的专业,毕业后为国家贡献余力。然而,文革的一把火却烧掉了我的梦想,我只能曾在中山大学生活过一段短短的日子。

     一九六七年,七月二十三日中山纪念堂械斗事件后不久,我们终于迎来了一时的宁静,进驻中山大学,归属于中山大学的一支著名派性组织的管理和指挥。我们六中大约有30至50多的同派观点的战友,一起宿住在一栋几层的大楼里,以便随时可以统一行动。这样,在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就像中大的大学生一样,自由地出入,自由地游览校园。白天,除了学习毛主席,党中央和中央文革的最新指示外,我们有时也会去市区参加一些活动,和一些同派的组织交流,联谊。闲时,我们也会把中山大学校园逛个够,红墙绿瓦,绿树成荫,校园依然别具一格,虽当时死气沉沉,人气不旺,没有了读书声,但名校的底子还在,依然对我们有着极大的吸引力。我不时地骑着自行车,把中山大学的东,南,西,北,中走个够。傍晚,我们会常常漫步在中山铜像的公园里,静静地躺在草地上,仰望星空,久久地沉思。在当时,我们组织已有了几部车,不少人已抓紧时间学开车。也有了几支短枪,有左轮,有五四等。一下子,我们的底气好像足了,壮了,腰膀子硬了。殊不知,一场更大的风雨已静静地逼近来,暴风雨就要来了!

     诗人高尔基曾说过:鹰有时比鸡飞得低,但鸡永远也飞不到鹰那么高。暴风雨就要来了,我们要做鹰,要做一只展翅高飞的雄鹰!


   文章评论  (共 16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阿陀 评论时间:2010/7/26 13:19:59

谢谢建议者的邀请,很遗憾,我刚才忽然明白朱老师为什么不愿再进六中了。
如果有缘,咱们后会有期。但不是在六中网。
谢谢您!
再见!



    评论者: 阿陀 评论时间:2010/7/25 13:37:16

不好意思,我没讲清楚。典型的广州人是西关人,西关是中国最早最完备的商埠之一,也是一个很有特色的市民社会。西关人精明,务实,势利。。。。。。香港人的许多特质最早可能就来自广州西关。朱老师身上有多少老广州人的特征。
他的婚姻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也因为对象是“局长的女儿”。当我听说他的新婚蜜月是辗转挤了好几轮闷罐车,远赴河南一个小县,拜见县局岳父时,我既佩服又有点堵。也许还有爱情,否则他吃不了这样的苦。
婚后,朱老师再没有原来的悠闲洒脱,虽然他家在沙园,离我家不远,但来往渐稀,他从未邀请我去过他家。


    评论者: 建议阿陀 评论时间:2010/7/25 7:12:11

    留言板放不下,为何不考虑专门写上一篇文章呢?虽然你不是六中老三届学生, 但你介绍的是当年六中的老师,大家应该欢迎。朱秋山老师没有任过我的课,我与他也没有任何交往,但以前在校时总觉得他有点不合群,或者是不愿意附势趋炎?文革后听人说起,朱老师曾誓言永远不再踏入六中。我一直不很理解。在我印象中,当年六中的老师中,受迫害,受虐待,受侮辱比朱老师更甚的人,比比皆是,为何发出如此誓言的是朱老师?或者他有更冤屈的经历?可能阿陀先生最有发言权。
    此外,阿陀先生在留言中说:“作为广州人,多少还有市民势利的一面,看人比较重门第...”,对这一句话,我们应该理解为“作为广州人,肯定会有市民势利的一面”,还是“作为广州人,本不应有市民势利的一面”?望赐教。



    评论者: 创网声明 评论时间:2010/7/25 2:40:57

 本网站是广州市第六中学1963年-1965年进学校,因受文化大革命影响,直至1968年11月才一起毕业分配的初、高中同学(俗称老三届)交流的平台,开设本园地是让校友们联络感情,寻找失散的昔日同窗。2009年是我们离开母校整整四十一年,校友们都巳陆续进入花甲之年了,从进入六中到离开母校,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故事,学生时代的刻苦学习、学校饭堂的“箫膜”(有薄又小的猪肉),文革风云、或当年暗恋对象、初恋情人、一切一切,都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今天,真诚希望校友再续友情,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 祝校友们身体健康!生活美满!愿我们友谊长存!
  
      网站域名“gzlzlsj”是“广州六中老三届”的拼音缩写,网站刚开通,不稳定,要不断进行调试。建网站犹如拍一部电影,要有制作人、编剧、导演、剧务、灯光等等,而编剧就是正在看这篇文章的你,有你的投稿,网站必然更精彩。本站因资金及技术力量等制约,未能更好完善,各位同学多多包涵,希望校友多提建议,把网站办得更好。

      本网站由六中老三届学生自筹资金、自己申请域名和空间,以自有网络技术制作、自己全面管理的非盈利性网站。网站计划开设至2009年11月老三届校友联谊会聚会后关闭。
http://www.gzlzlsj.cn/wenzhang/file.asp?id=13



    评论者: 阿陀 评论时间:2010/7/24 22:22:29

关于朱老师,留言板可能载不下。
我已经忘记他有没有告诉我,是什么原因不再踏进六中大门。还记得我劝过他:不走大门可以走旁门,走后门,翻墙嘛。有人说过不回母校,结果还是回了,自嘲“回公校”。何必太认真。
当时朱是一个老鳏夫,母丧后更是孤家寡人,又不大会打理自己的生活。那时师院刚复办,和57中(培正)同挤在东山弹丸之地。我和朱同被安排在办公楼顶加盖的临时宿舍,睡碌架床。朱每晨必浴,餐饮多不在食堂,钱几乎全花东山的饭店。我偶然陪他吃一顿,都是最便宜简单的饭菜。
朱没有多少朋友,因此我自然成了他恋爱的高参。故事一萝萝。
朱老师为人真诚、善良、正直,对政治有点看破红尘的超脱。一种闲云野鹤,与世无争的心态。我和他无话不谈。但他教学上还是不能脱开那一套。私下是典型的广州人,西关人,讲台上板起面孔又成了套中人。
作为广州人,多少还有市民势利的一面,看人比较重门第,感觉有时对农村学生会冷淡一些。
既脱俗,也不能免俗,有时还很俗。某些方面还俗得很天真可爱。
我95年第一次回国,第一个想见的就是我的“秋山大兄”,但同事告诉我,他已经老年痴呆,他夫人不欢迎探望。下一次回来,就听说远行了。
怀念朱老师!


发表评论 你的IP:3.139.*.*
 你的姓名:    验证码: (输入计算结果)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