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人生感悟   [关闭]
 
从老三届花名册读到的信息(第一次修正)

作者:黄雪梅   日期:2009/11/13

从老三届花名册读到的信息(第一次修正)

此前听说,老三届在校时的资料全部毁于“文革”,至今学校无法找到任何一位老三届成员的资料或档案。学校也有意乘此次老三届联谊会的举办,完善当年各班的花名册及有关资料,填补这方面的缺失。在老三届联谊会召开前夕,本人再次浏览了花名册,从中读到了如下信息。

一、 资料尚欠完善

老三届共有六个年级三十个班,其中高中三个年级10个班,初中三个年级20个班。按当时平均每班52人计算,应该有1560人。但到目前为止,只统计到1400人,与实际相差约160人。主要原因在于个别班基本未有统计资料,如初三乙、初二己班;一些班人数不全,如初二乙、初二戊、初一丙等班;一些班尽管提供了详细的名单,但缺了其他方面的信息,由此影响到老三届的资料不够完整。

二、 一些班人数出乎意料

在老三届的30个班中,各班的人数不完全相同。一般是50至

54人(人数统计不全的也算在此列),占了大多数。超过55(含55)人的有五个班,占总数的16.7%。其中,初二壬班55人,初一丁和初一己班各58人,初三丙班60人,初三戊班竟多达65人。

三、 分配去向

从花名册中看出,当年分配时大致的去向:

(1)部分同学已先期参军;

(2)大部分同学去了海南岛南林、东岭两个农场,约占当年分配总数的三分之一;

(3)个别同学去了番禺万顷沙的珠江农场、湛江的国营农场和坪沙农场;

(4)部分同学去了博罗园洲和附城公社插队;也有部分同学选择了投亲靠友,在番禺、东莞、佛山、南海等地落户;

(5)少数同学留校当辅导员,之后进厂工作或经师范学校培训后当了中学教师;

(6)极个别同学因病留城, 或随家人回迁原籍;

(7)部份初中同学留校升读高中,1969年后分配到企业工作。

三、已离世的同学占了一定的比例

从尚不完整的资料信息中粗略统计了一下,全校有62位同学离

开了我们,占目前统计人数的4.43%。这些离世的同学当中,最早离开的是许广新、谢佑璋、李灿祺同学,均终于1967年,年纪最大的不到20岁,他们是“文革”的牺牲品,留给我们的是刻骨铭心的教训和心中永远的痛。其他的都是走向社会后相继离世的。其中最突出的是初二甲班的胡志红(影嫦)、谢红军(小红)和初一甲班的程明蓉同学,她们在东岭农场1970年6月28日特大山洪暴发中,为保护国家财产英勇牺牲,被国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的称号,被海南农垦总局评为创建五十周年的百名功勋人物之三,她们是广州六中的光荣与骄傲,她们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还有初一戊班的江心梅同学,在下乡时为救助落水人员不幸遇难。虽然我们找不到有关她的事迹的片言只语,只是在花名册中看到这样一句话:“下乡时,救助落水人员不幸遇难”。据该班同学反映,江心梅同学出殡时,当地有几万人夹道相送,哭声震天,场面感人。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她是一位见义勇为、舍己救人的英雄,我们同样深切怀念她。其余离世的同学大部分是因为疾病,个别因车祸或其他原因离开了。离世同学最多的是高二乙班,前后达到10位,约占该班总人数的19%。四十多年后,我们将在学校重新聚首,身边却少了一批曾经同学习、同劳动、同训练、同住宿的同学,难免有点失落。本人赞同在会议开始之前,为已离世的所有同学默哀、致敬。

四、世界经济发达地区都有六中老三届的足迹

在经历了上山下乡、回城入厂(读书)后,多数老三届同学在新的工作岗位上锲而不舍、自强不息、不断学习和提升自身的价值,成长为单位、部门的骨干甚至是省、市的知名人物,为我们这个城市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也有119位同学(目前资料统计)选择了到境外、海外深造、定居或谋生,同样活得精彩。他们大部分到了香港和美国,部分到了英国、法国、澳洲、新西兰、荷兰、加拿大和爱尔兰,也有人选择了泰国,从网上的文章和照片中得知,他们在当地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我们为他们的成功喝彩。

     

附:           广州六中老三届人数统计          单位:人

班别

人数

已去世

备注

班别

人数

已去世

备注

高三甲

52

2

 

初二甲

52

4

 

高三乙

55

3

 

初二乙

26

 

 

高三丙

54

4

 

初二丙

54

 

 

高二甲

54

3

 

初二丁

50

 

 

高二乙

54

10

 

初二戊

26

 

 

高二丙

53

4

 

初二己

1

 

 

高一甲

50

 

 

初二庚

46

1

 

高一乙

51

6

 

初二辛

51

 

 

高一丙

51

4

 

初二壬

55

1

 

高一丁

53

2

 

初一甲

45

3

 

初三甲

49

1

 

初一乙

45

1

 

初三乙

3

 

 

初一丙

22

 

 

初三丙

60

1

 

初一丁

58

 

 

初三丁

51

1

 

初一戊

54

4

 

初三戊

65

5

 

初一己

58

2

 

初步统计:在册名单1400人,已去世62人,占4.43%


   文章评论  (共 13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bg 评论时间:2009/11/27 7:31:46

容尚谦学友讲得无错,我63年入6中就读初一己班,升初二时并入丙班。


    评论者: 黄雪梅 评论时间:2009/11/26 21:39:48

谢谢容尚谦同学提供的情况,使我对学校的历史又多了一分了解,衷心感谢你。


    评论者: 黄雪梅 评论时间:2009/11/26 21:39:47

谢谢容尚谦同学提供的情况,使我对学校的历史又多了一分了解,衷心感谢你。


    评论者: 容尚谦 评论时间:2009/11/26 20:22:29

黄雪梅同学:你好!我想在这对你不理解为什么初三丙、丁、戊三个班人数偏多的情况作一说明。其实66年初三级在初一时有六个班,其中甲、乙班学俄语,其余4个班学英语。当时我在初一丙班,初二时学校决定减少一个班,因甲、乙班学俄语,不能再归并,只好将4个英语班并为3个班,当时是将丙班学生拆散,分到其他3个班,所以这3个班人数较多,每班都在60人以上。我初二时就在丁班。至于初二丙班是否由初一己班升上来的,我已经不是十分清楚了,但我们这批初三的同学都知道这段历史,请大家提供有关情况。
郭润玲同学是我初一丙的同学,初一时已离校到农场去了。
谢谢黄雪梅同学为我们做出的努力!有你们的辛勤工作,我们有了交流的平台,有了属于我们老三届的精神家园,真好!


    评论者: 黄雪梅 评论时间:2009/11/25 21:22:13

“错把冯京作马凉”,在这个网上把本人叫做“黄友梅”的你也不是第一人,连我的顶头上司也叫我“黄友梅”呢,可以原谅,可以原谅。


发表评论 你的IP:3.147.*.*
 你的姓名:    验证码: (输入计算结果)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