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走向社会   [关闭]
 
“六连岭的藤竹”连载8

作者:伯轩   日期:2009/8/30

“六连岭的藤竹”连载8(32-38页)

2.初建值班连

 1969年4月由广州军区全面接管由于文革内乱瘫痪的原广东省海南农垦局和湛江农垦局系统,建立广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他们原先知道海南岛有10万退伍兵,其中多数是从朝鲜撤回的志愿军。他们应该30多岁,正壮年,是屯垦戌边的最好的战士。

广州军区很快发现1958年的10万退伍兵只剩下2万多人。10年的艰苦劳动,和沉重的家庭负担使30多岁的退伍兵象四、五十岁的老头。生产建设兵团的武装力量必须依靠大批年轻的身强力壮的知青担任。

 

农场改为生产建设兵团后,对工人来说没有大的实质性的变化。他们的工作、劳动没有变化,生活待遇没有变化,一切都没有变化,只是东岭农场改叫二师四团,场长由军人担任叫作“团长”。生产队改叫:1连,2连,3连……,队长改叫“连长”,队支部书记改叫“指导员”。但人们仍然习惯称自己的单位为“农场”,不叫“团”。叫它原来的“**生产队”名,没有人叫它“**连”。对内都称“我们队”队长仍然是队长,没有人叫连长。

只有值班连例外。因为值班连是兵团成立后才有的,他是全团唯一的由清一色的17-23岁的男青年组成的全副武装的军事化的连队。他们称自己的单位为“我们团”。“我们的连队”,“我们的连长、指导员”。

 听到农场改为生产建设兵团,并即将成立武装值班连的消息,周毅激动的睡不着。他是长期生长在军队的孩子。他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当兵打仗为国战死沙场。没有能当兵,离开军队就象离开娘一样痛苦。现在生产建设兵团成立了。解放军来了,周毅感觉又回到军队的队伍里,又回到母亲的怀抱。他可以拿起枪保卫祖国,他对前途充满美好的憧憬。他第一个向党支部和团部递交了申请书,坚决要求参加武装值班连。

 

1969年11月组建“二师四团值班连”。周毅是第一批到值班连报道的。

值班连的成员,按征兵的条件稍放宽:17岁到23的身体健康的未婚男青年,只要家庭政治上不是“地、富、反、坏、右”分子,家庭出身不是很“黑”的都要。就这样,还编不满一个满员步兵连。

值班连战士的组成:人数最多的是广州知青,占半数以上。其次是海口知青、少数农场青年职工(湛江、茂名青年)。后来有部分汕头青年、农场职工子弟和退伍兵补充进来。这些青年都是长在红旗下的,都是对党忠心无二的。即使是在文革中家庭受到冲击、审查,下海南农场是不得已的唯一出路,但当党相信你,把你调去武装值班连,把崭新的枪连同子弹信任地交给你时,所有的知青心理都是很激动的。今后值班连无论担任任何的艰苦困难危险的工作,甚至可能损害身体健康、牺牲生命,他们都勇敢地意无反顾地去完成任务,这就是值班连的精神。

 

值班连第一批编制约88人,后来有汕头青年和农场子弟补充进来,最多时达115人。

成立地点在红峰小学,连长老蔡,指导员老黄。值班连的团主管首长是团参谋长。

值班连的主要作战和防御区域是北从龙滚河出海口,南到港北渔港约30多公里的海岸线。

武装值班连是一支按野战军值班部队的武器装备的武装部队。它的主要任务是:

1.担负着战斗值班任务。一但中国南方有战事发生,它能象野战部队一样在几个小时内全副武装地集结好拉出去参加战斗,相当于野战军的战斗值班部队。它的军事战备级别高于民兵和后来的预备役部队。每个连队始终保持有一个作战弹药基数。这是现在的民兵和预备役部队所没有的。

2.担负着维护治安,阻止盗伐国家山林,负责治安巡逻,看守团部决定关押的犯罪嫌疑人,警卫粮仓防止阶级敌人的破坏。

3.在没有战事发生时值班连就是生产突击队,担负最繁重、最困难、最艰巨、最危险的工作;担负全团的临时紧急任务。如进入茂密的原始森林开荒开辟新点、修水电站、架电线杆、开石料,台风灾害后的抢险救灾。

 

二师四团值班连全连在编有1、2、3三个步兵排,每排3个班,每班6-10人;后来增编1个炮排的编制,下辖2个炮班,每班约5-6人。

值班连的武器弹药配备按正规野战军值班师连队的满员标准配备。所有枪支都是全新的,连、排干部,正副班长配“仿四三式”冲锋枪共约30支,每支枪配战备子弹120发;全连有“五六式”半自动步枪约76支,每支枪配战备子弹100发;每个步兵班配“五三式”轻机枪1挺,全连共9挺机枪,每挺配战备子弹500发,。炮排配“六0”迫击炮2门。全连还有“67式”木柄手榴弹十几箱。配备的武器是按136人的满员配备的,枪比人多。

 

值班连的战士在红峰小学经过简单的军训整编后,连队开进位于万宁、琼海县交界的红峰新点。

周毅在红峰队和医院的瓦房只住了1年就调去值班连当卫生员了。此后基本上结束了他住砖瓦房的历史。值班连是准备参战的武装连队,平时是生产突击队,有战事时要作战,因此不能带皮箱。值班连的知青们都把皮箱、冬衣及暂时不用的个人东西放在自己的老连队。周毅的个人东西放在红峰队。

 

值班连成立后,第一个驻地是“红峰新点”。当时那里完全是一片原始密林,知青们在老蔡连长的带领下,硬是用砍刀、锄头砍挖出一片空地。然后自己上山伐们木、割茅草、砍山竹、和泥草,搭建起一座长约70-80米,宽7米的大草房作为的营房。这是知青们在老连长指挥下第一次自己动手盖自己住的草房。

他们用苗家的方式盖草房。草房的柱、梁都是自己砍树做的。由于房子太长,也是大城市青年第一次盖房,那房梁都不是直的,而是象山峦一样起伏,象蛇一样弯曲。

草房的墙只有约1.7米高,是用“剥皮树”杆绑成方格的木栅栏,再糊上和泥浆的稻草挂上栅栏晾干而成。墙的厚度只有1寸,用手指一捅就穿,但能挡风雨。屋墙的上沿与房顶之间距离一尺,可通风。

房顶是将割下晒干的茅草用竹片夹成茅草片(约1.5-2米长),一层层搭上房,用竹片绑牢做的。

大营房南面是操场,操场前是小溪。东边是伙房。

草房隔成三间,第一间是大房,长约50多米,宽约7米。向东边一间是连部和武器库,长约10米。最东边一间是卫生室,长约5米。

大房间面向南面开3个门口,但没有房门。房内中间是过道,宽约1.3米。两边是两排“大通铺”。所谓“通铺”就是沿大房两边各打两排1米高的木桩,在木桩上架两条接起来有全房间那么长的木杠。在木杠上铺两排木板,总长度与房间相同,这就成了两张长约50米的大通铺。战士们的床就按每人约0.9米的位置分配,上面吊上蚊帐。每个人床铺的界线是以席子铺盖为界,晚上睡觉以蚊帐为界,近百人在这里一个挨一个地躺成两排。

床下钉两排短小木桩,约1尺高,架上用小木条绑扎成的宽20-30厘米宽的木排,用以架鞋和放私人物品、锄头、砍刀。其实每人除了几件衣服外,也没有任何私人物品。连部的床也是用打桩法做的。

这草房8面通风,早晨山区雾气大,蚊帐,被子都是湿的。全连只有连部和卫生所共有3张桌椅。全连每人有一张用3块木板加一小条横木钉成的高约20公分的小木板凳。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家具。没有衣箱衣柜。个人的唯一的几件衣服,几本书都在床上、床下,一目了然。

 

值班连位置在东岭农场万宁与琼海县的交界处,附近几公里没有人烟,没有村寨。连队没电,每个班发一个小煤油灯,连部和卫生所有大煤油灯。

没有自来水,大草房前面有一条清澈的小溪,食用、洗澡,都用这个水。没有厕所,草房前用茅草围住两个木桶装尿,就是小便处。尿是种菜必备的肥料。

要大便,自己到后山找个空地拉就是了,摘几片树叶就是手纸。

连队养鸡没有鸡舍,鸡完全是放养的。鸡常常飞到房顶上用现成的草作窝下蛋,房顶就会漏水,就要上去补漏。

有时鸡蛋会掉下来,落在蚊帐上,但没有人敢偷吃,因为大家都是大公无私的。一天中午王年休息时,突然看到一个鸡蛋从房顶上穿过茅草顶掉在他的蚊帐上。他情不自禁地说了一声:“噫!鸡蛋。”就高兴地把鸡蛋从蚊帐上拿下来。这时他发现周围所有的人的目光都注视着他手上的鸡蛋。他呆呆地迟疑了好几秒钟,才叹了口气说:“那就交公吧!”他下床向伙房走去。大家的目光一直注视着他手上的鸡蛋。当他走出大草房后,有人喊了一声:“别看了,有本事让鸡蛋掉到你嘴里。”大家这才躺下。

 

晚上山老鼠在房梁上乱跑,闹得大家都睡不好。有一次一只没有长毛的小老鼠崽从草房顶上掉下来。落在蚊帐上。顺着地方往上一掏,掏下一窝6-7个肉团团没有长毛的小老鼠崽。有人说泡酒很补,就拿去泡酒了。

 

东岭农场地处海南的热带雨林,那里有许多山沟、小溪、小河、沼泽和湿地。这些地方孳生大量的蚊子,蚊子多得能吃人。傍晚在室外,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大群蚊子围着转。只要人一停步,它们就马上袭击你。睡觉时人必须老老实实地躺在铺盖中间。手脚都不能碰到蚊帐。因为成群的蚊子扒在蚊帐外,就等着人的手脚碰到蚊帐时,它们就会把针状的嘴从蚊帐的小方格孔中伸进去,隔着蚊帐叮你。即使是脚板底的厚茧皮也能叮穿。

蚊帐一般都有蚊帐门,靠蚊帐门页的纱布重叠挡住蚊子。但海南岛山区的蚊子特别聪明,总有蚊子能从蚊帐门的叠缝中找到可以进入的通道钻进去,等你被咬醒时,它已经吃得圆滚滚地飞不动了。

周毅开始是用3个木夹子把蚊帐门夹住,但仍有蚊子钻进来。后来干脆用针线把蚊帐门完全缝起来。进蚊帐前先用衣服把蚊帐前的蚊子赶走,然后把蚊帐抬起来,人用最快的速度钻进去,一不小心就会有蚊子跟着人钻进去。马上打开电筒,打掉它才能睡个好觉。

值班连大通铺的相邻两个蚊帐之间的狭缝之间有很多蚊子,相邻两个铺盖的人就联手隔着两层蚊帐对拍打蚊子。蚊帐上都是打蚊子留下的血痂血点,那是他们自己的血呀!

几年过去了,蚊帐开始破了。开始小洞用针线缝补。破洞大了一点,针线补不了了就用线绳把破洞绑扎起来。日子久了,蚊帐上扎了许多小结结。再后来,蚊帐布霉了、糟了,不能绑扎了,就用医用胶布粘补。1973年13号超强台风袭击海南,他们住的草房倒塌了。蚊帐埋在泥水中彻底完了。后来周毅在上级拨来的救灾物质中领到一顶新蚊帐。

由于蚊子厉害,那个地区在卫生防疫上的划分是属“高疟区”,即疟疾高发区。许多知青都领教过,就是“打摆子”。时而发高烧,时而发寒战,是蚊子携带疟原虫叮咬人传染的。农场附近的苗家和农村祖祖辈辈都没有蚊帐。槟榔园阿公的大儿子结婚时,新床上架了新蚊帐,但只当装饰品,因为他们睡觉时是不下蚊帐的。因此农村的农民每年都有人因疟疾而死亡。多数是儿童。

白天有“小咬”咬,那是一种极小的小飞虫,只有针头那么大,小得几乎看不见。它咬得比蚊子咬得还要疼痒。孔大一些的蚊帐它都能钻进去,好在那时候没有尼龙蚊帐。尼龙蚊帐的孔大,又光滑,“小咬”能钻进去,棉纱布蚊帐的织线有毛,在蚊帐孔周围形成一圈毛边,使“小咬”钻不进去。

由于草房到处都是通的,所以各种毒蛇、毒虫、蜈蚣、老鼠都会钻进草房,甚至钻进床上。那里的蜈蚣身上是蟹青色的,有一尺多长,一寸宽。草房顶上不仅会掉鸡蛋下来,也常常掉老鼠、蜈蚣和毒蛇下来。周毅常常把汽枪放在床边,打了不少在房梁上来回窜的老鼠和毒蛇。

  

连队后来开进加道田新点,那里又是深山老林,荒无人烟,野兽出没的地方。他们仍用苗家的方式盖了8座草房。草房的墙同样是用“剥皮树”杆绑成方格的木栅栏,再糊上和泥的稻草作成,八面通风。房门是用树条枝绑扎成的。既不能关好,也不能挡风遮羞。大约一个排住一座。其中一座是连部,全连的武器弹药都集中在连部保管,用枪架架起来。

他们盖草房时是海南的旱季,草房盖在小山包下。没想到雨季到了,他们草房后的山壁下靠墙边出现两个泉眼。在周毅的房间内的中间地面上也出现两个冒水的泉眼。其中一个泉眼就在周毅的床面前。这下子的房间整个泡在了1寸深的水流中。人一走路就满地稀泥。幸好他们的床板架得离地有1米高。由于满地流水,出入极不方便。周毅就在床前地下泉眼的位置挖一个直径约40公分的水坑,那里是流动的清水。洗脸、刷牙就坐在床边,用饭盆弯腰舀一盆水就解决了。小便就在坐床边上尿在地上,由于是流水,马上冲走了倒也干净。

有一次上山伐木,周毅发现一棵枯木上长满了又大有厚的木耳,就摘下木耳后把整棵直径约2多公分,长2米多的枯木扛回住房,靠泥墙放在流水的地上,由于潮气大,那木耳摘了又长,几乎3天就可以收摘一次,一次可以收半斤鲜木耳。

由于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中,下海南的知青大多数人都有风湿关节炎。

  

3.视察防区

值班连成立后,师部参谋长来团里。带领团长,团参谋长、政治处主任、后勤处长、值班连长乘车去海边视察二师四团和值班连的防区及作战范围。作为随行的卫生人员周毅,背着药箱和一个8倍的苏式军用望远镜。

卡车经过红峰队、红专、红岭队,绕六连岭半个圈,再向东20公里就到了东线国防公路。向南走就到了万宁有名的港北鱼港。在这里有沿海守备团的部队领导,有县武装部的部长,有鱼民民兵干部接待他们。他们参观了港北港。

港湾里停了大大小小的鱼船。所有渔民的大的机帆船上都有武装,并且至少有一挺带防弹钢盾的五三式重机枪。所有的铁壳渔轮上都装有12.7mm或14.5mm大口径高射机枪,甚至有25mm机炮。

 

从港北鱼港向北经过山根到龙滚河口约40公里的海岸线就是二师四团和值班连的防区及作战范围。这段海边的风景真是一流的美丽。连续几十公里金色的沙滩,与蓝天相接的碧蓝色的大海翻着白色的浪花。渔民把放在岸上的小船努力推到海里。小船顶着浪头漂起来。推船的渔民双手一撑上身,一下子跳到小船上。那小船在大海中象一片落在水中的树叶在随波浪起伏。远处的渔船上的白帆在阳光下闪光。成群的海鸟在渔船上空飞翔。海边成片的果实累累的椰子树林里渔农家的小房子半隐在其中。

 这美丽平缓的沙滩就是当年国民党从海南岛撤退时登船的撤退场。从军事角度上讲也是最好的登陆作战的登陆场。山根对出的海滩上还有一艘被击沉的军舰的残骸半露在水中。

沿海附近的山包上的海岸炮兵阵地有130mm海岸炮,有152mm加农榴弹炮。有些不太高的小山包里是挖空的海岸炮兵阵地。面向外海的一面人为地种上了茂密的大芒草。在外面根本看不到炮口。山洞里有永备的弹药库。里面一箱一箱整齐的炮弹箱堆得比人高。

周毅看到两个炮兵连阵地。一个炮兵连装备57mm战防炮7门,一个炮兵连装备76mm加农炮6门。操炮的战士穿着蓝色的工作服。头上戴着插满草枝树叶的稻草扎的“防空圈”。原来他们是其他团的值班连的战士。周毅没有想到兵团的值班连竟有这么强大的炮兵。他们主要对付敌人的水面舰艇。

 

4.军事训练与军事行动

周毅从医院回到值班连,全连的武器弹药都已经发下来了。

全连武器都架在大草房的连部中。

周毅回到值班连当卫生员。连长发给他一支冲锋枪,一个装满3个弹匣和油壶等全套附品的弹匣袋。这是一支崭新的,全金属折叠枪托、镀铬枪膛的冲锋枪。枪面上刻着“仿四三式”几个字。周毅很激动,他认为:这是党对他的信任,他会象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他的冲锋枪。

连队在大草房的一端专门隔出一间房当卫生所。卫生所里有一张桌子、2张椅子。一架4脚钉在地下,几块木板架起的床。一个花瓶形状的大煤油灯。用煤油不限量,用完就去连部领。周毅靠墙用小木条做了一个多层架放药瓶。他因此不用再住大通铺了。这已经是连级干部的待遇了。

 

连队建立不久,上级不断地教育:当前的敌情严重,美帝国主义在越南扩大战争,美蒋特务在武装登陆……。因此周毅的战备观念特别强。平常全连武器都架在大草房的连部中。他的枪却是放在床上的,并且有一个弹匣压满了35发子弹。白天出工时,他就把枪放进连部枪架上,收工回来洗完澡就把枪拿回来,睡觉时,枪就放在床边。

周毅的思想观念就是毛主席教导的“要准备打仗!”。从小的生活环境和教育,他把“战士战死沙场”当作人生的目标。因此积极主动地参加一切军事行动。劳累了一天了,晚上站岗放哨是谁都不愿意干的事,他却兴趣十足地主动要求参加。按理说,卫生员是不用站岗的,更不用去查哨。而连长和指导员却常常叫周毅代替他们查哨。为了防止阶级敌人的破坏,他也乐意干,所以常常主动带队去巡逻。

回到值班连不久,上级指示大练兵。但缺少军事教官。参谋长指示:“叫你们连的卫生员周毅当教官。”他不知道怎么知道周毅在1964年全军大比武那一年曾下连队短期锻炼当过1个月的兵, 学过“郭兴福”教学法。加上长期生活在军队的环境中的耳闻目染和他的兴趣。周毅的个人单兵个人技术超过了一般正规的陆军战士。于是他成了连队的军事教官。从56式半自动步枪、仿43冲锋枪、53式轻机枪到60迫击炮的性能、结构、到操作。持枪姿势和队列的变换。瞄准和射击姿势,地形地物的利用、射击、刺杀、投弹三大技术,到单兵进攻、班进攻。

连队还常常接到命令,派值班连的人员参加师部甚至兵团组织的爆破、反坦克、五项全能、抗登陆等专业的军事训练,甚至参与正规解放军的军事演习。

经过训练,韦德才等许多战士可以在100米的距离上使用半自动步枪速射,弹无虚发地打掉一排罐头瓶。甚至可以在70米的距离上在空啤酒瓶的正面打一个洞,而瓶子不碎。要知道,只有子弹一点不差地打中酒瓶正面的正中线才会有这种现象。朱力使用重机枪子弹的没有快慢机的53式轻机枪,熟练地控制两个3发短点射,1个12发长点射一气呵成,全部击中机枪靶,无一脱靶。许多班长可以使用每分钟800发射速的只能连发的冲锋枪人工控制打单发。并命中目标。值班连很快成为一支“不穿军装的正规军”。

 

值班连每年都有一段时间进行军事训练,主要内容是利用地形地物,实弹射击。步枪、冲锋枪、机枪、60迫击炮都打实弹、实投手榴弹。并且师部经常抽调值班连的骨干到师部进行各种军事培训。1969年东北珍宝岛事件后,全军掀一起打坦克训练热潮,周毅被派在去师部系统地学习爆破作业,其中包括各种炸弹、地雷、手榴弹、炮弹的结构知识、爆破原理、制作过程等。回来后给值班连讲课当教练。

1974年周毅曾参加广州军区当时最大的“广字4号抗登陆演习”。由许世友指挥,有海军航空兵、有海军的导弹驱逐舰、登陆舰、空降伞兵、步兵、炮兵、坦克兵等两万多人的联合演习。前后约一个月时间,他一个人发射各种枪弹上千发,军用炸药几百公斤,连他带去的56式半自动步枪都打坏了。

 

有一次值班连投手榴弹实弹,周毅担任教练员。现场是并排的2个立式投弹掩体坑,坑底宽1.5米,长约2米,深1米。正面堆上档弹片的土墙高过地面约0.5米。汕头青年阿目其实是值班连的老兵了,打石头放炮干得不少,爆破也做过不少。但不知怎么的,当他接过手榴弹时,脸上开始发白,手发抖。他按要领拧开木柄手榴弹盖,接着把拉环套在右手小拇指上。由于太紧张,大吼一声投弹时,手榴弹脱手掉在身后,落在自己的投弹坑内。他跟着一声惊叫企图爬出掩体。由于掩体坑1米多深,加上惊慌,竟一次没有爬出来。67式手榴弹的导火线延迟时间是3.5秒。周毅在旁边的教练坑内根本来不及多想,本能地向阿目的坑弯下腰,一手捡起手榴弹并闪电般向前面丢出,另一手抓住阿目的腰带把他拉回坑里。几乎是同时,手榴弹飞出约7米即在空中爆炸,由于有档弹片墙,他们两人都安全。当时在后方山头上等待的全连战士都惊得叫起来。总算安全无事故。

 

有一次军事训练期,在槟榔园打石头的一个排由于生产任务重,不能停工回连队集中训练。上级指示周毅把枪支弹药带回打石场,在保证生产的同时挤时间训练。

周毅利用自然地形设置训练场。内容包括:单兵进攻、实战打靶。他按地形设置了300多米的训练场地,内容有:

1.进入隐蔽集结地、冲刺50米后紧急卧倒。

2.快速匍匐前进 30米后无依托卧姿射击200米外的胸环靶三个,3发3中为优秀。

3.然后越野跑穿越山林和小溪上的独木桥,并投弹炸掉目标。

4.拼刺刀刺倒3个突现的草人。

5.过河后以跪姿无依托射击 150米以外的稻田中的3个半身靶,3发3中为优秀。

6.接着发起冲击,在距离目标100米远在距离立姿无依托射击3个胸环靶,3发3中为优秀。

7.接着装弹后冲到离目标50米远,实行行进中的抵近射击。

8.距离30米时投弹2个,冲近时以炸药包炸毁碉堡后,以刺刀刺倒3个草人。

训练有声有色,手榴弹是竹木做的无杀伤力的训练弹。大家都觉得很愉快,并且在训练子弹有多的情况下组织打砖头、玻璃瓶子等,比枪法。这个排有几个战士的枪法到达精确的程度,约70米打啤酒瓶或者玻璃罐头瓶,子弹穿过正中间的时候,瓶子正面穿一个小孔,后面半个瓶子都炸飞了,但正面瓶子不碎不倒,仍立在那里。

 

 


   文章评论  (共 6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yang 评论时间:2009/10/11 0:08:54

说的好!我已将文章介绍给我远在国外的女儿,说老豆的经历和文章讲的差不多.省得我讲故事.你自己看得了.女儿看了,居然羡慕父辈经历丰富,而她们相对就苍白了.


    评论者: 伯轩 评论时间:2009/9/15 16:42:31

    其实在部队里新兵投手榴弹出事故是经常的事.许多人在事故中牺牲了,少数人被追任为烈士,个别人甚至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称号,写进了小说.而大多数牺牲者都默默无闻.
    这次事件是真实的,出事的战士叫林明目,是汕头青年,二师四团值班连的都可以证实.这只是一件周毅本能的应急反应的平常事件,并不是什么英雄行为."藤竹"一文中所有的事件都是真实的.
    "英雄"称号是特定的条件下,上级领导为了鼓舞更多的人去作出更大的牺牲而授予个别人的.大多数人如果为了当英雄去做同样的"英雄"事,那么他们就是英勇的牺牲者,而不会被授予"英雄"称号.


    评论者: yang 评论时间:2009/9/7 22:30:41

假戏真做也行.不过我觉得写实好点.当今世界乎悠的太多,真假难分.



    评论者: 扬 评论时间:2009/9/7 22:10:43

是不是在写小说,手榴弹训练那一幕,同某小说雷同.好象啥事都给你遇上了.


    评论者: 读者 评论时间:2009/9/1 22:46:11

    请将藤竹节连载一并上网,文字占信息量极少,没必要续尾卡头地来干拢收视率.


发表评论 你的IP:3.138.*.*
 你的姓名:    验证码: (输入计算结果)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