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革纪实   [关闭]
 
忆大串联二三事

作者:许玉霞   日期:2009/8/22

忆大串联二三事

红卫兵大串联是文革的一大特色,老三届回首当年,大串联是少不了的一笔。但毕竟时隔40多年,细节已经依稀,而难忘的事情却还记得二三。

毛主席8.18首次接见红卫兵后,大串联之风很快从北方吹到南方。正当广州的街头巷尾把“好黐好黐”和“香蕉连皮吃”的北方红卫兵洋相作为津津乐道的笑谈时,蹲在家门口的广州红卫兵开始有点不安分了,他们各显神通想法加入了大串联的行列。我也同样去了,但不同的是,据说有人兜里装着2毛钱去,还带着2毛钱回来,而我是背着一张棉被去,还带着棉被回来。

 

生平第一次当外省人的感觉

要领到火车票去串联,首先你必须是外省的红卫兵,所以必须离开广州才有机会去串联。大概是1966年的12月,我和唐焕玲各自买了一张去梧州的船票,据说外地接待资源不足,要自带棉被,我们便传承了六中民兵的传统,打起背包就出发。

大概晚上八点钟左右到梧州的,我们要从码头走到住宿地梧州师专。一上岸,马上感受到浓重的梧州特色,路边很多卖咸酸的简易档口,很多人坐在那里大碗大碗地吃,像吃饭一样。一种“外省人”的感觉油然而生:小小的激动、无名的满足、莫测的期待…..平生从未出过省门的我,此时的心情有点不平静。

 

买了半斤贵州特产——辣椒粉

梧州没有火车,我们还是乘船去了柳州,从柳州排队领火车票去北京。可是我们上当了,火车没有开去北京,而是去了贵阳。

出了车站,我和唐焕玲无目的地去找接待站。在火车上熬了几天,又饿又累了。帮衬路边的“走鬼”买馒头吃,二両粮票五分钱一个碗大的老面馒头,那种美味至今还念念不忘。路边还有大堆大堆的萝卜出售,当地人买萝卜不像广州人那样买一个两个,而是一袋一袋地买,然后一边走一边啃,像吃雪梨似得。看着他们津津有味的样子,我心里想:原来萝卜可以生吃?我也买了一个,可一咬,辣得赶快把它扔出十万八千里了。

六十年代的中国不像现在那样千篇一律的文化广场步行街,各地有各自的地方风情、人文特色。贵州真是一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满马路都是穿着民族服装的人。

住的接待站要“食自己”,我们只舍得吃8分钱的菜:腐乳加豆芽——豆制品,好营养!去北京的火车票等了好几天。几天里,我们在抓紧时间去学校抄大字报之余,也会去逛逛街。商店的东西都是贵州土产,我忍不住也像现在的旅游购物一样潇洒地购一回,但并不像现在当了几十年家庭主妇那样知道该买啥,也没有钱能买到啥,结果买了半斤辣椒粉。对于广州人来说,辣椒粉大多不受欢迎,贵州特产带回广州后,我也不知它什么时候在厨房消失了。

 

两个背包的奇遇

好不容易坐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可是火车总是不停地长时间抛锚,为的是避开毛主席最后一次接见的日子。

刚好接见完的那天半夜,火车终于停在了丰台站。但出了车站,我们就接到通知说停止串联了,汽车把我们拉到北京站候车广场,要我们在那里找回家的车。太疲劳的旅程、太多天没有洗澡、太难受了!回家或许也是好选择。我们找到了往广州的长龙,坐在背包上等到天亮。天亮常常会改变人们在夜间做的决定,我们也一样,既然来到北京,怎么着也要走一走啊。可背包是我们沉重的包袱,偌大一个北京城,背着它怎么走?不管三七二十一,放下包袱,轻装前进。于是背包就搁在长龙中替我们排队。

首先要看的地方是天安门,她是中国的象征、是北京的象征。从儿时识字开始我们就念“天安门上红旗飘”,天安门的颂歌、天安门的画作,天安门对于我们是一个熟悉的地方,一个无限向往的地方。当我真正站在天安门广场,亲眼目睹天安门的雄姿时,那种熟悉感变成了神秘感,我感觉自己仿佛在做梦,却又确切地知道那是梦想成真!

天安门前很多人在排队照相,每人先写好一个邮寄信封,轮到照相的站在划好的圈圈内,几秒钟一个,效率实在是高。我和唐焕玲来了个合照,可回广州收到相片一看,天安门的实景被大打了折扣,后面的标语在底片里用黑油涂掉了,晒出来的照片中间一片白。

逛了一天北京城,晚上回到北京火车站,远远望见候车广场上大片的人流已不知踪影,心想背包肯定没了。那也是活该的,谁叫我们那样流连忘返呢。谁知当我们走近广场,却惊喜地发现我们两个背包还孤零零的摆在原地!真不可思议,这么乱的环境,竟然还不失路不拾遗的本色!于是我又把棉被带回了广州,但终于还是在广州丢失了。那是1967年,红卫兵进驻羊城晚报,我和几个同学住在报社帮校对,在红卫兵撤退的忙乱中,我的棉被不见了,听说被华侨补校的人拿走的,我去华侨补校也没找着,后来还去了第二次。毕竟一张棉被对于当时的我,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啊……

 

 


   文章评论  (共 10 条评论)   更多评论  >>>    

    评论者: 高射炮兵 评论时间:2010/7/26 8:44:48

你们这伙傻蛋,前期被利用,后成替罪羊,571里说的,也对!上山下乡结苦果了... ... 我们当时在援越抗美,北京的红卫兵赵建军一行,就偷越国境跑到越南要去参加战斗,被大使馆收留,送到我们高炮部队,1967年1.19 战斗牺牲,如今还安葬在越南,2004年我们去看望他们。桂林27个串联的学生,竟然给总理发电报要求参军去越南,嘿!批准了,分到了62支队炮连,卫生队,宣传队,有的还立了功成了英雄,现在积极宣传援越抗美历史,联系运作赴越扫墓的多是她们,她们对这段改变人生道路的奇特经历特别珍重,她们活跃在网络上,她们有文化比我们这帮土大兵强!看看,你们怎么不知道闯荡这条路呢?


    评论者: 高射炮兵 评论时间:2010/7/26 8:24:30

我一战友的妹妹去串联,回来不久家里发现怀孕了,追问是谁的,车上乱遭遭的,迷迷糊糊,黑洞洞,也不知道谁… … 父母要打,胳膊一挺“主义兵!”家人都怕了,哥哥当兵的不拍,结结实实打了一顿,拉去流产了… … 同学——主义兵,竟然找到部队,要找她的哥哥算账,被我们给轰了出来,他们就在门口喊口号示威,像如今的黑社会… … 


    评论者: 区荣 评论时间:2009/9/19 22:30:55

童言无忌,回想起当时的话,觉得很可笑,很幼稚!


    评论者: 关键在那个“非”字 评论时间:2009/9/19 8:57:07

“...应该是当年六中非主义兵而能够上北京的第一批同学...”的意思是--他们五人是 不是主义兵的第一批能够上北京的同学。关键在那个“非”字。
“...并不是当年六中非主义兵而能够上北京的第一批同学...”的意思就变成--他们并不是 非 主义兵,而是(负负得正)主义兵,第一批能够上北京的同学。




    评论者: 比较恰当 评论时间:2009/9/18 15:17:19

根据朱卓裕09-08-22的跟帖,黄焯光的评论“...应该是当年六中非主义兵而能够上北京的第一批同学...”中的“应该”两字如改为“并不”,就比较恰当了。


发表评论 你的IP:3.129.*.*
 你的姓名:    验证码: (输入计算结果)
* 请各位网友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管理评论

 
charset=gb2312